全部

湿气有不同 祛湿分体质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20-08-28 09:50:08

淋了雨会“湿”,怎么说吃了生冷东西也会有“湿气”、空调叹多了也“湿”,精神疲惫困顿、消化不良也是“湿”?“湿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阿妈煲的祛湿汤喝了很多也没用?

8月19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迎来第10期,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前来解“湿”。黄穗平提醒,“湿”也有不同体质类型,要对症祛湿;还有些人根本就用错了食材,所以没达到效果。快来收好黄穗平的祛湿秘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宋莉萍

百病之源“湿”从何来?

“湿气”可说是广东人的高频词。中医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病因之说,在岭南地区,“湿”可谓六因之首,百病之源。黄穗平说,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而湿的来源一样有内外之分。

从外部环境看,岭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雨水多,地表含水分高,加之气候炎热,湿受热蒸,因此长年空气湿度偏大。

从人体内部环境看,本来热的时候人体出出汗很有好处,可现代人夏天多用空调,不出汗,会导致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湿”无法排出体外,会引起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损伤脾胃的运化水湿功能。

另外,爱吃冷饮也会导致水湿代谢受到阻滞;食物过于油腻,过食肥厚食物,摄入的能量远远多于身体所需,也易聚湿生痰,引发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

精神因素也是“内湿”的源头。生活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出现脾虚征象,也会导致湿气。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祛湿”也没效果?

湿气重会引发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一段时间疲劳困顿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如厕不如意;又或者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头皮油腻脱发、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多半都是湿气聚集了。很多人觉得此时应该祛湿,但也有人觉得祛湿没什么效果。黄穗平提醒,不少人确实没有掌握祛湿的正确方法。

1.赤小豆红豆要分清

湿气重的感觉不好受,有些人喜欢煮点红豆薏米来祛湿消肿,但往往喝了一段时间,湿气一点没去,还觉得身体越发地肿了。其实,90%的人煮红豆薏米粥,食材都选择错了,所以湿气才祛不了。

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只有用对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2.虚寒体质不宜直接用生薏米

薏米属于淡渗利湿药,但性偏凉,对于脾虚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会损伤脾胃,而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排不出,越祛湿反而身体越湿。煮之前可以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黄色,把寒性减去,就能避免对脾胃的损伤。

3.祛湿别忽略健脾

4.湿气侵体四时有不同

祛湿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性质以及各种常用的祛湿法。寒湿、湿热、暑湿、风湿所用祛湿食材有不同偏重,最好先找中医师辨识一下体质和湿气的类型。

四“湿”常用食药材:

寒湿:干姜、陈皮、砂仁、草果、艾草、花椒。

湿热:赤小豆、薏苡仁、水芹、玉米、鸡骨草。

暑湿:白扁豆、冬瓜、荷叶、西瓜翠衣。

风湿:五指毛桃、巴戟天、北木瓜、白芷、桑枝。

常见的祛湿食材你用对了吗?

1.五指毛桃:

性平微温,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来煲汤对付脾虚湿困,老少咸宜。

五指毛桃茯苓鸡汤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鸡半只,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

2.白扁豆:

味甘,具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

冬瓜扁豆薏苡仁猪骨汤

材料:带皮冬瓜200克,炒扁豆20克,炒薏苡仁20克,生姜3片,猪骨200克

做法:猪骨焯水,冬瓜切块,药材洗净,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暑祛湿。

3.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的作用。薏苡仁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渗湿,十分适合“十人九湿”的广东地区入膳。

土茯苓薏米猪骨

材料:土茯苓20~30克(鲜品50~100克),薏苡仁30克,猪骨头500克

做法:土茯苓、薏苡仁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猪骨焯水,一同入锅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30~6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清热除湿解毒。

4.茯苓:

味甘、淡,性平,入脾、肾、心经,有淡渗利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凡水湿、痰饮,无论风寒热或兼脾肾气虚皆宜,被称为“四时神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党参茯苓扁豆汤

材料:党参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猪骨500克。

做法:先将猪骨焯水,将党参、茯苓、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1小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

齐鲁网+公号二维码合成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秋季润燥补肺阴, 百合止咳祛痰平喘

处暑之后,虽然天气依然闷热不已,但已开始变得干燥。不少人慢慢会感觉出现口咽干燥、皮肤粗糙,甚至烦热难眠的情况。[详细]
羊城晚报 2020-08-27

中医咋治酒渣鼻

酒渣鼻在古籍中是这么记载的:“酒兹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详细]
人民网 2020-08-26

成语里的中医:沁人心脾

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能使人感到舒适。这就是沁人心脾的意思,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详细]
人民网 2020-08-25

暑气渐消 日常饮食需要注意啥?

连续几场的秋雨,预示着处暑时节的到来。处暑即出暑,炎热离开,暑气渐消,天气慢慢的转向凉爽。当外界的暑湿之邪褪去后,养生的重点就可以...[详细]
人民网 2020-08-24

养胃护心!学习穴位按摩打通健康养生“筋络”

中医认为,经络腧穴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疗效卓著,而且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详细]
人民网 2020-08-21

清热消暑、生津润燥!推荐桂花乌梅桑葚饮

乌梅又名梅实,《神农本草》记载其味酸性平,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除热烦清、安心生津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乌梅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详细]
广州日报 2020-08-18

胃口差、失眠、头晕……中医教你对症自制凉茶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喝冰镇饮料解渴,当时很舒服、很解渴,但是却损伤人体阳气,容易造成脾胃虚寒。[详细]
人民网 2020-08-17

中华传统医药漫谈:何为“湿气”

看中医的时候大夫总说某人湿气重,那么湿气是什么?哪里来的湿气?[详细]
人民网 2020-08-14

夏天为什么要吃姜?原来它有这么多好处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那么,夏天为什么要吃姜?到底有哪些好处?[详细]
人民网 2020-08-11

夏天用节气针灸治疗冬病?做到这6点非常重要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在重要节气养生或防病治病的传统。[详细]
人民网 2020-08-07

痛经难忍?看中医如何“针”服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女性朋友们都会被痛经所困扰。[详细]
人民网 2020-08-04

三年之艾(成语里的中医)

医人与治国,在古代哲学家眼里,道理是相通的,正所谓上医治国。[详细]
人民网 2020-07-3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