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第三届中德神经康复论坛成功举办 推进神经康复治疗标准化、科学化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

2020-11-13 14:20:11

2020年10月24日,第三届中德神经康复论坛在上海文华东方酒店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同心共霁,达愈未来”,由上海市康复学会,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德国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复医学中心联合主办。论坛吸引了线下150多位学者参会,线上逾万人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了这场关于神经康复治疗的学术盛宴。

2020年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本届论坛学术交流环节,数十位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立足当下,除了共同交流前沿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传递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共享最新的康复成果之外,同时还就标准引领下的后特殊时期康复防治、后特殊时期神经康复的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论坛开幕式

勃林格殷格翰耕贝克先生致开幕词

勃林格殷格翰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耕贝克先生在论坛致词中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理念,勃林格殷格翰作为全球中风治疗领域的先驱,坚持为中风的预防和治疗贡献力量,致力于将全程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手段应用于神经康复治疗,惠及中国患者。同时,他也希望通过中德两国的交流合作,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展。

学术交流环节

标准引领下的后特殊时期康复防治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洁皎教授分享了后特殊时期神经康复标准化在国内尤其上海的实践,包括提倡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注重运动提高免疫力,康复医学科也要加强科学防控,注重各项治疗场景消毒规范,通过远程科普教育视频为不能及时入院的患者普及知识等一系列实战操作,为神经康复治疗质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风后的言语神经康复

霁达康复医疗负责人舒乐博教授以患者中风后的完全性失语到康复为例,展示了德国神经康复模式在中风后失语症上的应用。内容涉及旋律音调治疗、限制性诱导失语症疗法等治疗方式。生动真实的 案例与前沿技术解读相结合的分享赢得了现场大家的阵阵掌声。

全程中风管理:溶栓或取栓后的康复预后指标

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多采用早期溶栓或取栓治疗,该类患者康复预后指标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为中国中风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李刚教授首先介绍了脑中风和溶栓治疗的背景,然后讲述中风患者在临床评估当中常规使用的工具和量表,并且从康复角度回顾了预后评估工具和相关量表。最后为大家讲述了溶栓治疗对其他中风救治策略的影响,可谓是康复预后指标精选导读。

全程中风管理:溶栓或取栓后的康复患者案例

在脑中风的全程管理领域,德国是国际上最早的践行者之一。在霁达康复《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成果及质量报告》中提示,发病0-6个月内入院的患者,通过采用德国康复霁达模式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后,早期巴塞尔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平均改善率高达78.6%。

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的廖华医生在论坛上展示了霁达康复过往两年的临床成效数据,并与德国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复医学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效果基本一致。此外廖华医生还从从典型病例评估到治疗,分享了德国康复霁达模式的三个分层评估(系统评估、功能评估和个体评估)和以循证为依据的标准治疗是如何让患者获得预期的疗效,尤其康复分层评估解读能让大家近距离了解霁达模式的特色。

帕金森疼痛的诊断与处理

疼痛在帕金森病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普遍提及的有5类: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和静坐不能性疼痛。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包关水博士围绕帕金森病做了详细阐述,他在报告中指出,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并伴有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其他症状等,疼痛可发生在病程的任何时候。他强调,对于肌肉骨骼性疼痛,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肌张力障碍时,临床医生一定要注意左旋多巴的正确使用,并且根据肌张力障碍疼痛发生的时间而选择增量或减量;针对与运动症状并行或与药物治疗效应相关的疼痛,可改变多巴胺能药物的给药方式、调整剂量,或者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与运动症状及药物治疗无关的疼痛,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医治疗。

最后他总结帕金森疼痛的处理主要有药物治疗、创伤性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其中康复治疗包括针灸、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等,并提示治疗者要重视帕金森疼痛的鉴别与诊断。

圆桌讨论:神经康复的未来发展

圆桌讨论环节中,在廖华医生的主持下,郑洁皎教授、舒乐博教授和包关水博士共话神经康复的未来发展,主要围绕神经康复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德国康复的现状及发展、神经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对康复发展的作用等话题,内容涉及康复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ICF框架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就医制度等。

郑洁皎教授表示,神经康复是未来康复领域的主流,虽然目前康复全流程已经初步形成,康复人才还很急缺,未来中国肯定要加快加紧规范化的康复人才教育。

舒乐博教授强调,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都需要高度专业的人才,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科研基础,未来最重要的依然是教育;包关水教授分享道,随着近几年脑梗、血管再通技术突飞猛进,治疗措施有了很大的发展,患者的后续康复也变得更快了。

最后,当谈及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神经康复治疗的未来发展时,郑洁皎教授和舒乐博教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标准化”, 舒乐博教授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包关水博士则表达了希望康复领域以后大力发展的的美好祝福。

脑动脉夹层诊疗进展

临床上对于脑动脉夹层病因尚不完全知晓,许多病例在没有明显触发因素的情况下自发发生,大部分脑动脉夹层找不到确切病因,研究认为脑动脉夹层发生可能与某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有关,好发于ICA窦部以远2-3cm、VA颅内段,占中风患者的2.5%,占青年中风患者的8%-25%。脑动脉夹层致残性高,多数患者一旦确诊时病情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上海市曙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刘德志博士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脑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他认为,药物治疗是首选,特定人群可进行介入治疗;合并大血管栓塞事件患者需要个体化策略;要以“轻介入”原则实施介入手术;影像学技术进步及新型评估手段可增加人群选择特异性。

神经康复OT干预策略——“生活能力重整”的临床实践运用

神经康复作业疗法是在评估和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后,运用有目的、经过筛选的作业活动,对其因神经疾病导致功能障碍最终造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丧失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达到改善其躯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进而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副主任陆佳妮女士从时间入手解析了OT的神经康复应用策略,让大家能以全新的视角理解OT在神经康复治疗上的应用。

特殊时期后的神经康复发展

特殊时期,COVID-19感染者超过三成的病患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例如疲乏,头痛、头晕、意识障碍、脑血管疾病、味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甚至骨骼肌损伤,冠状病毒损伤颅脑和神经系统,为神经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课题, 来自德国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复医学中心的Robin Roukens博士分享了从案例报道解释对症处理的德国经验。

步态分析与治疗

神经康复步态分析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机制研究、临床诊断,也可以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估及康复评估等。

来自德国Dr. Becker Klinikgruppe康复医学中心的治疗师长Katja Jochum阐述了德国康复将步态分析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根据步态分析评定疗效的数据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康复治疗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团体治疗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的桑贤明治疗师长介绍了德国从ICF的核心理念到团体治疗的开展情况,涵盖了团队治疗的筛选病人、设定目标、选择活动、执行评估、反馈调整等,分享德国康复霁达模式的团队治疗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干货满满。

基于临床思维和决策过程的Bobath治疗师自我训练计划

来自德国Burgerland GmbH康复医学中心的Gabriele Eckhardt教授分享了在德国的Bobath治疗师自我训练案例,尤其在2020年特殊时期的进展。

Bobath治疗建立在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肌肉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从参与、活动和病损之间联系、行为和运动控制、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后果、神经和肌肉可塑性、运动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治疗。

德国社区康复

德国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以及社区康复的三级康复体系。

德国Gesundheitspraxis Kneepkens康复医学中心的Nicolas Beck通过跨国连线的方式介绍了德国治疗师的工作现状,通过治疗地点、对象、时机和方法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德国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诊所的不同角色分工。

神经康复中的人文关怀

霁达康复的特色之一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康复专案管理,贯穿康复全程。人文关怀需要充满爱心,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康复需求,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即时给予帮助和疏导,参与团队共同制定方案。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的李艾莲护士长从一名护理人的角度出发为大家分享了康复科能为脑中风患者做些什么。她首先强调对患者和家属的关怀性沟通的重要性,不仅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离院在家康复期间也要做好家访,以及借助线上康复形式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确保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能够得到连贯化和持续化的高效执行。

本次中德神经论坛为中国和德国的神经康复领域架起了一座桥梁,两国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理论结合实践,不仅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且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服务,同时这也为中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勃林格殷格翰旗下康复品牌,霁达康复于2018年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创建了基于德国标准的中风康复中心,为中国患者提供神经和骨科等领域的康复治疗方案。如今霁达康复的门诊及住院服务均已加入医保,使得患者家庭的治疗压力大大减小。若需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可提前拨打电话咨询详情。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医药卫生网

[责任编辑:王进、跨越文化]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趴桌午睡有多伤?中医骨科专家支招午休的正确姿势

晚上作业多多入睡晚,午间不补眠怎么够?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中午都选择留校,也只有少部分学校具备条件配备专门的午休空间,于是学生娃们只...[详细]
广州日报 2020-11-13

一日之计在于晨,顺时养生从早养胃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顺时养生就这么容易。[详细]
人民网 2020-11-1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