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食疗”“药膳”为何总走入药材滥用误区?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7-05-23 13:50:05

掉头发要吃何首乌、肾虚要进补枸杞、补血就要多吃当归……老百姓的养生食谱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中药材。电视台热播的养生节目、网络社交媒体疯转的养生秘诀,被很多人奉为“金科玉律”。

人们习以为常的“药食同源”有科学依据吗?“食疗”“药膳”,为何屡屡走入药材滥用误区?在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院士、专家。

“食疗”“药膳”民间流行

最近,广州的王先生感觉每天早上在家喝的粥有点奇怪。直到近两天,他才发现是母亲每天在往粥里添加何首乌粉。

他说:“母亲觉得我工作辛苦,最近身体也不太好,需要多吃补药。”

“湿气重”要拔罐,怕上火要凉茶。在岭南地区,凉茶铺子随处可见,用中药材熬制而成的二十四味、斑砂等各种凉茶,既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又是降火消暑的饮料。“食疗”“药膳”的出发点,正是百姓深以为然的“药食同源”。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祛病。根据药品性能和使用目的,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将365种中药材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上品无毒可食用,比如红枣、人参、薏仁等,可以久服;中品有小毒,经炮制可食用,比如何首乌、麻黄、芍药;下品有毒,非治病不用,比如附子、乌头、半夏。

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山药等86种中药材在列。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增了人参、夏枯草、当归等15种中药材。

然而,部分百姓信奉“药食同源”走入误区。不恰当地服用中药,盲目追求食疗效果,因而造成的健康受损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2015年,浙江东阳一男子连续一个月每天服用何首乌,导致全身蜡黄。化验结果显示,该男子肝功能严重受损。

每逢秋冬,部分地区有在食品中添加自种的草乌、附片等乌头碱类中药进补的传统,近年来发生多起中毒事件。2015年9月8日,云南省宾川县一村民邀请亲朋食用草乌炖猪脚,导致27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6人抢救无效死亡。

“药食同源”有疗效也有风险

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应科学认识“药食同源”。

药材可不可以煲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药食同源是正确的,“南方人喜欢煲汤,这是经过生活检验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也认为,中医有药疗也有食疗,比如食物红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药食同源”的现代科学依据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尝试从胃肠菌群的角度给出解释。赵立平说,实验发现,传统上认为有药效的食材,可以改善胃肠菌群结构,抑制有害菌群的活跃程度。

“一个人因糖尿病感到身体不适,多吃点薏仁,身体感觉会好一点。因为糖尿病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给人身体状况带来变化。而薏仁能调节菌群结构,使人体的不适感得以恢复。”赵立平说。

赵立平等受访专家同时提出,“药食同源”实践存在两个风险。第一,“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早期被当作药使用。人们发现这些药材比较安全,逐渐当作食品。但“天天吃顿顿吃,是不是绝对安全,这需要认真评估”;第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临床上,有一些长期把中药材当食材吃而导致器官衰竭的病人。

药材食疗三大误区须厘清

一些中医专家分析指出,“药食同源”在百姓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第一,食疗意味着可以“盲目进补”。有些人觉得身体虚亏就服用人参等,以为可以补气健体。中医专家认为,对阴虚体质的人,人参是不可用的,盲目吃人参,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加重。

第二,滥用“药物食品”。近年来,“海马酒”、“人参”软糖等药物食品流行起来,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有害健康;民间还有些人自制“药物食品”用以“保健”,比如,认为甘草有益则长期拿来泡茶喝。实际上,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第三,懂“药食同源”,却不懂得药物配伍。中药有“性味”之分,药食同源的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是对立的。如果不懂得药物的配伍,“寒温”乱用,不仅不会见效,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一些正规的药材经过炮制,可把毒副作用都去掉或减低,百姓却不一定懂得炮制方法。此外,还有药材的用量,超量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不掌握这些中药的特点,盲目食用药物,将适得其反。”陈凯先说。

陈凯先提醒,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药食同源”药材食材清单,经过了充分检验论证,切勿胡乱食用没有列在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同时,即使清单之内的药材食材也要使用对路,这些药材食材长期食用是否对症、能否达到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还需要医生指导。

陈凯先将“药食同源”的道理概括为三句话:“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拿来煲汤”;“能拿来煲汤的不一定适合你的体质”;“即使药物适合你的体质,也不能盲目加入,因为中药讲究配伍,且不是越多越好。”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草药降压 兼顾保心益肾

高血压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其引起的靶器官损害亦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负担。[详细]
健康报网 2019-09-18

四招教你挑出靓黄芪

黄芪是广东人煲汤常用食材,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功效。那么,如何识别质优黄芪呢?[详细]
羊城晚报 2019-09-18

针刺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日前,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影响因子20.786)刊登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梁繁荣团队的题为《针刺作为辅助疗法治...[详细]
中国中医药报 2019-09-17

消积中药材 巴豆

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 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 室,每室含种子1 粒。种子呈...[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9-09-17

传承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系列简介——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蜜豆花的藤茎。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野生。秋、冬两季采收茎藤,除去枝叶及杂质,润透,切片,晒干。生用或熬膏用。[详细]
山东省中医院美容皮肤科 2019-09-16

男性排湿 常按五穴

人的体质与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中医药手段进行体质调理,有助于改善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让其由偏颇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预防疾病...[详细]
健康报网 2019-09-16

换季咳嗽 冰糖川贝炖雪梨管用吗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老人、儿童及患有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过敏体质的人群,又成为感冒、鼻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侵袭的对象,咳...[详细]
健康报网 2019-09-16

传承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系列简介——王不留行

王不留适量,研极细末,香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治疗带状疱疹等。[详细]
山东省中医院美容皮肤科 2019-09-12

路边本草 玉簪

玉簪,百合科,别名白萼、白鹤仙、玉春棒、玉泡花、白玉簪、玉搔头、内消花、化骨莲、金销草等,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常见栽培。野...[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9-09-11

用错中药很伤肝

中年男士刘先生为治白发,每日用生何首乌30克煎汤,同时煮两个鸡蛋,饮汤食蛋,每日1次,一个半月后出现了食欲不振、腹胀、小便黄,到医院...[详细]
健康报网 2019-09-11

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9-09-10

口舌生疮 来点泻火药?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天模式正式开启。虽然夏季的雨水可以暂时缓解一下气温居高不下的状况,但是雨后的湿热,却很容易给人体带来不适的症状,...[详细]
中国医药报 2019-09-10

传承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系列简介——桃仁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种子。桃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山桃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等地,野生。6~7月果实成...[详细]
山东省中医院美容皮肤科 2019-09-0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